1. 主体层,从下至上分别为:
- 数据访问层(Data access layer)DAL
执行对数据
的增删改查和传递工作
- 业务逻辑层/领域层(Business Logic Layer)BLL
对数据业务的逻辑
处理
- 界面层(User Interface layer)UIL
显示
数据和接受并传输用户的输入数据
2. 辅助层
- 数据传输对象(Data Transfer Object)DTO
在客户端和服务器端之间高效、安全地进行数据传输
各层的作用
目的 :“高内聚,低耦合”的思想
优点:降低层与层之间的依赖
缺点:系统架构复杂,不适合小型项目
- 数据访问层:
主要是对非原始数据(数据库或者文本文件等存放数据的形式)的操作层,而不是指原始数据,也就是说,是对数据库的操作,而不是数据,具体为业务逻辑层或表示层提供数据服务。 - 业务逻辑层:
主要是针对具体的问题的操作,也可以理解成对数据层的操作,对数据业务逻辑处理,如果说数据层是积木,那逻辑层就是对这些积木的搭建。 - 界面层:
主要表示WEB方式,也可以表示成WINFORM方式,WEB方式也可以表现成:aspx,如果逻辑层相当强大和完善,无论表现层如何定义和更改,逻辑层都能完善地提供服务。 - 数据传输对象
DTO是面向界面UI,是通过UI的需求来定义的。通过DTO我们实现了表现层与Model之间的解耦,表现层不引用Model,如果开发过程中我们的模型改变了,而界面没变,我们就只需要改Model而不需要去改表现层中的东西。DTO的存在就是为了帮助我们减少客户端请求而降低服务器压力,提升效率。使用DTO后我们可以灵活定义数据模型,同时将数据模型和逻辑剥离
规则
- 最核心的模块规则,表现层只是外壳作用,不能包含任何BizLogic的处理过程。
- 各层次模块设计时应该从业务逻辑层出发,而不是开始于表现层.。业务逻辑层在API上应该实现所有BizLogic,以面向对象的方式。
- 不论数据层是一个简单的SqlHelper,还是带有Mapping的Classes,应该保证其与抽象的系统层无关。
- 不管使用COM+(EnterpriseService),还是Remoting,还是WebService之类的远程对象技术,不管部署是否在服务器上,在起码在设计时必须要考虑多台服务器通过负载均衡作集群。
综上,考虑一个项目是否符合应用三层或多层设计时,必须要考虑是否真正符合项目的需求。
- 点赞
- 收藏
- 分享
- 文章举报
逆羽飘扬发布了30 篇原创文章 · 获赞 5 · 访问量 942私信关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