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I智能
改变未来

CSS语法及常用选择器

文章目录

  • CSS基础知识
  • css是什么?
  • CSS的格式
  •  css可以出现的位置
  • CSS的语法
  • △CSS常用选择器
    • 一:元素选择器
    • 二:id选择器
    • 三:类选择器
    • 四:并集选择器(选择器分组)
    • 五:交集选择器(复合选择器)
    • 六:通配选择器
    • 七:后代元素选择器
    • 八:子元素选择器
    • 九:伪类选择器
    • 十:伪元素选择器
    • 十一:属性选择器
    • 十二:兄弟元素选择器
    • 十三:否定伪类选择器

    CSS基础知识

    css是什么?

    一:百度解释
    (1)层叠样式表(Cascading Style Sheets)是一种用来表现HTML(标准通用标记语言的一个应用)或XML(标准通用标记语言的一个子集)等文件样式的计算机语言。CSS不仅可以静态地修饰网页,还可以配合各种脚本语言动态地对网页各元素进行格式化。
    (2)CSS 能够对网页中元素位置的排版进行像素级精确控制,支持几乎所有的字体字号样式,拥有对网页对象和模型样式编辑的能力。
    我感觉上述呢,有点长篇大论了。

    二:我的理解:css可以用来为网页创建样式表,通过样式表可以对网页进行修饰。

      对于我们所看到的网页,它就是一个页面,但是事实并不是这样,其实整个网页是一层一层的结构,层次高的覆盖层次低的,最后形成我们所看到的这个样子。

    CSS的格式

     css可以出现的位置

    (1) 内联样式:将css样式编写到元素的style属性中,
    例如:

    < p style=\"color : red\">设置字体是红色< /p>

      说明:内联样式将样式直接编写到了style属性中,只对当前元素中的内容起作用,属于结构与表现耦合,不方便复用。一般不使用

    (2)内部样式表:将css样式编写到head的style标签中
    例如:

    < style type=\"text/css\">< /style>

      说明:将内部样式表编写到style标签中,通过css选择器选中元素,使得网页的结构与表现进一步分离,也可复用,对于较少的css代码推荐使用。

    (3)外部的css文件:可以将样式表写到外部的css文件中,通过link标签进行外部引用。
    例如:

    < link rel=\"stylesheet\" type=\"text/css\">

      说明:将css样式编写到外部的css文件中,使得网页的结构与表现完全分离,最大限度的使样式复用。

    CSS的语法

    选择器 声明块
      选择器:通过选择器可以选中页面中指定的元素,并且将声明块中的样式应用到选择器对应的元素上。
      声明块:声明块紧跟在选择器的后边,使用{ }括起来,声明块中实际上就是一组一组的名值对结构,而这一组组名值对称之为声明。
    例如:

    div{ color:red;}

    △CSS常用选择器

    一:元素选择器

    作用:通过元素选择器可以选择页面中的所有指定元素。
    语法:标签名 { }

    二:id选择器

    作用:通过元素的id属性值选中唯一的元素。
    语法:#id属性值 { }

    三:类选择器

    作用:通过元素的class属性值选中一组元素。
    语法:.class属性值 { }

    四:并集选择器(选择器分组)

    作用:通过并集选择器可以同时选中多个选择器对应的元素。
    语法:选择器1,选择器2,……选择器N { }

    五:交集选择器(复合选择器)

    作用:通过交集选择器可以选中同时满足多个选择器的元素。
    语法:选择器1选择器2……选择器N { }
    注意:中间无“,”或者空格。

    六:通配选择器

    作用:通过通配选择器可以选中页面中的所有元素。
    语法:* { }

    接下来涉及到元素之间的关系:
    父元素。子元素。祖先元素。后代元素。兄弟元素。概念不说了——–啰嗦,用例子好理解(如图):

    <div><p>段落<a>超链接</a></p><scan>span</scan></div>

    < div>是< p>的父元素,是< a>的祖先元素,父元素也可以叫做祖先元素。相反< p>是< div>的子元素。< a>是< div>的后代元素。子元素也属于后代元素。< p>与< scan>互为兄弟元素。

    七:后代元素选择器

    作用:选中指定元素的指定后代元素。
    语法:#祖先元素 空格 后代元素{ }
    拓展:#祖先元素 空格 后代元素 空格 后代元素{ } //选择祖先元素之后的之后的元素。

    八:子元素选择器

    作用:选中指定父元素的指定子元素。
    语法:#父元素 > 子元素{ }
    拓展:#父元素 > 子元素 > 子元素{ } //选择父元素之后的之后的元素。

    九:伪类选择器

    作用:伪类专门用来表示元素的一种特殊状态。
    比如:访问过的超链接,未访问过的超链接,获取焦点的文本框…………
      当我们需要为处在这些特殊状态的元素设置样式时,就可以用伪类。
    (1)➊ :link ——-表示普通的连接,没有访问过的链接
    例如:

    a:link{ color: red;}

    ➋➌➍➎➏
       ➋ :visited ——-表示访问过的链接
    例如:

    a:visited { color: red;}

    浏览器是通过历史记录来判断一个链接是否访问过
       ➌ :hover——-表示鼠标移入的状态
    例如:

    a:hover { color: blue;}

       ➍ :active——-表示超链接(其他标签)被点击的状态
    例如:

    a:active { color: blue;}

       ➎ :focus——-表示获取焦点的状态
    例如:

    a:focus { color: blue;}

       ➏ ::selection——-为标签中选中的内容设置样式
    例如:

    a::selection { color: blue;}

    十:伪元素选择器

    作用:使用伪元素选择器来表示元素中的一些特殊位置。
    (1)➊ :first-letter ——-为第一个字符设置特殊的样式
    例如:

    p:first-letter{ color: red;}

       ➋ :first-line ——-为第一行设置特殊的样式
    例如:

    p:first-line { color: red;}

       ➌ :before——-表示元素最前边的部分
    例如:

    a:before { color: red;}

       ➍ :after——-表示元素最后边的部分

    十一:属性选择器

    作用:可以根据元素的属性或属性值来选取指定的元素。
    语法:➊[属性名]:选取含有指定属性的元素。
        ➋ [属性名=“属性值”]:选取含有指定属性的元素。
        ➌ [属性名=“属性值”]:选取含有指定属性的元素。
        ➍ [属性名^=“属性值”]:选取属性值以指定内容开头的元素。
        ➎ [属性名$=“属性值”]:选取属性值以指定内容结尾的元素。
        ➏ [属性名*=“属性值”]:选取属性值包含指定内容的元素。

    十二:兄弟元素选择器

    (1)(后一个)兄弟选择器 (+)
    作用:可以选中一个元素后紧挨着的指定的兄弟元素
    语法:前一个+后一个
    (2)(后所有)兄弟选择器 (~)
    作用:可以选中一个元素后边的所有兄弟元素
    语法:前一个~后一个

    十三:否定伪类选择器

    作用:可以从已选定的元素中剔除出某些元素。
    语法: :not(选择器){ }

    <p>标签1</p><p>p标签2</p><p class=\"hello\">标签3</p><p>p标签4</p>

    例如: p:not(.class) { background-color : red } //处理class值为hello的元素外,其余都是背景色为红色。

    楠哥——-一心想为IT行业添砖加瓦,却总是面向cv编程的程序员。
      谢谢阅读,无误点赞,有误还望评论区指正。

    赞(0) 打赏
   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爱站程序员基地 » CSS语法及常用选择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