相比之下,中国农业生产的规模化、机械化、智能化程度与欧美仍存在不小差距,智慧农业也处于初级阶段,尤其缺乏从事农业生产的高科技人才。
数据显示,2020 年中国智慧农业市场规模约为 2000 亿元人民币。可以说,我国农业正处于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关键时期。转型速度和成功与否,与能否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息息相关。
对于科技公司和创业者来说,面对如此广阔的市场,如何将新兴科技融入农业产业链,推动智慧农业创新商业模式和解决方案快速落地,其中蕴藏着巨大机遇。
为了发掘和鼓励年轻科技人才投身农业创业,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、浙江大学、拼多多联合举办了 “2020 全球农创客大赛”。
此次大赛于 12 月 6 日落下帷幕,吸引了全球超过 150 个农业科技创业团队参与其中,共有 12 支队伍进入 12 月 5 日的决赛。决赛评审团由六位全球不同领域的科学家组成,并由联合国粮农组织副总干事 Beth Bechdol 女士担任评审团主席。
在入围决赛的队伍中,有 5 支队伍来自中国,余下 7 支队伍则来自尼日利亚、美国、玻利维亚、西班牙、孟加拉国、利比里亚 / 美国(合作)、乌干达等国家,覆盖亚洲、非洲、北美洲、南美洲、欧洲等 5 个大洲。
他们以远程视频形式参与答辩,并在提交了创新解决方案和回答提问后,由评审团围绕创意、可行性、市场价值等多个维度进行点评和打分。
事实上,智慧农业的范畴非常宽泛,从智能灌溉,到牲畜养殖,再到数字化供应链和跨境电商,均涵盖其中。乍看之下,把所有细分领域放在一起,似乎很难横向比较。
但大赛突出的是释放粮食及农业领域创新潜力,而农业又是因地制宜的产业,因此恰恰是创业者所在国家及其当地农业产业的差异化和多元化,才有了最终 12 支队伍各具特色的创新思路,前沿技术和解决方案。
获得一等奖的 “无土栽培和水产养殖的新型混合型创业项目” 来自于初创公司 AquaFarms Africa。这家公司主要针对西非的蔬菜和肉类供应问题,尤其是受到新冠疫情影响,很多西非城市无法及时获得从欧洲进口的蔬菜和肉类,导致食物价格飙升,餐饮和酒店等行业面临巨大压力。
该团队开发了一套 “鱼菜共生” 系统,将鱼类养殖和无土蔬菜种植结合起来,建立了一个高效的综合生态系统 —— 鱼为植物提供了有机食物来源,植物则可以过滤养鱼用的水 —— 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肉类和蔬菜的供应短缺问题。其商业模式也考虑了西非本土因素,以加盟和建立销售中心的方式增加当地就业机会。
相比之下,两支并列第二名的中国队伍,在新兴科技的应用上更加出彩。
“数字化养蜂项目” 背后是中国公司天府蜂谷。传统蜜蜂产业是经典的小农经营模式,抗风险能力低下,许多蜂农在疫情期间遭受了巨大冲击。
通过引入物联网和大数据技术,该团队研发出了 AI 智能蜂箱和云监控平台,能够实时捕捉温度、湿度、声音、重量、位置等信息,监控蜂箱状态,提升生产效率。这些数据还有助于帮助销售,实现养蜂产业链的数字化。
另一支中国团队 Mi Terro 是从新材料的角度切入,其项目是将蛋白质食品废料转化为特殊纤维,作为塑料和棉花的替代品。在实践中,他们会收集变质、过期的牛奶,通过蛋白质激活、自我重组纯化、动态剪切旋压(纺丝)等技术对其中的酪蛋白成分进行提取,加工和设计,就能制作出牛奶蛋白质纤维线。
该公司目前已将这种新型生物基材料制成 T 恤销售,还能用于制作食品包装,纸制品和家居纺织品,帮助减少塑料制品的使用。
除此之外,还有很多令人眼前一亮的创意解决方案。
比如西班牙公司 Vertical Green,通过远程监控和遥控技术在集装箱里种植草莓,以减少农产品在物流过程中的损耗,保证新鲜度;中国公司小龙潜行,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养猪,实现智能测重、测膘;中国公司爱科农,研发出大数据驱动的智能农业技术系统,并建立了玉米、水稻、小麦等七种农作物生长数字模型。
虽然这些项目有大有小,但它们都展示了智慧农业的多样性。无论是技术应用,还是商业模式,彼此之间都存在相互学习,借鉴,甚至是合作的潜力。
“对于此次‘全球农创客大赛’的获胜队伍,拼多多将与其进一步沟通,探索将前沿技术应用带到中国农业产区的田间地头,为更多小农经营生产主体提供高性价比的数字农业解决方案,” 拼多多副总裁韩东原表示。
世界粮食计划署执行干事大卫・比斯利(David Beasley)近日表态称,2021 年很可能是 “自联合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人道主义危机之年”,因为对十几个国家而言,饥荒正在 “敲门”。
可以预见的是,在后疫情时代,人们对农产品的需求不会出现太大变化,然而另一方面却是严重受挫的物流运输和销售渠道。此消彼长,许多国家和地区很可能出现粮食危机。
面对危机,用新兴技术推动传统农业的创新和数字化势在必行,青年创业者的努力也愈发重要。
这也是联合国粮农组织、浙江大学、拼多多联合举办 “2020 全球农创客大赛” 的初衷之一。它们希望借此机会搭建一个开放性的全球农业科技创新孵化平台,推动数字农业领域前沿技术应用。
事实上,拼多多在今年 7 月就曾与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中国农业大学合作,举办了第一届 “多多农研科技大赛”,汇集人工智能和农业两个领域的人才队伍,开展了高原草莓 AI 种植比赛,堪称农业版 “人机大战”。
综合来看,这两场创新比赛之于智慧农业的意义更加深远。未来, AI 等新兴技术与有望与农业进一步有机结合,围绕中国智慧农业、数字化农业进程,打造可持续发展生态圈。
官方数据显示,2018 年拼多多卖出了 653 亿元农产品,2019 年农副产品成交额达到 1364 亿元,同比增长 109%,复购率超过 70%。
截至今年第二季度,拼多多年度活跃买家达到 6.83 亿,每天实物订单数超过 6500 万笔,其中很多为农产品相关订单。过去 5 年间,拼多多的农产品销售规模一直保持 100% 以上的复合式增长。预计 2020 年,该平台农产品及农副产品销售规模将进一步翻倍至 2500 亿元。
目前拼多多上游链接 1200 万农产品生产者,超过 50 万家农产品活跃商家,下游聚集近 7 亿用户,已然成为国内最大的农产品上行平台。
对于拼多多而言,如果能探索出有效的 “小农生产者 + 数字农业” 解决方案,就可以将数字化农业的经验和生产方式与更多中国农户共享,帮助他们提升生产效率和收益。
这些具有长期价值的研究和探索,是平台的长远战略,也是推动中国农业向前发展的科技动力,更是探索智慧农业的深远意义所在。